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>热点 > 正文

食物影响血糖的因素到底有没有衡量指标 事实又是什么?

2021-09-03 21:06:28热点

简介食物血糖生成指数(GI)当我们不知道一件事真假的时候,不防多等等官方的回应。因为信息碎片化,很多小伙伴现在上网很容易只看到事情的一面就下

食物血糖生成指数(GI)

当我们不知道一件事真假的时候,不防多等等官方的回应。因为信息碎片化,很多小伙伴现在上网很容易只看到事情的一面就下定论,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认为造出的谣言来混淆大众,所以我们必须要具备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,不能人云亦云。

谣言:

影响我们血糖的因素无法衡量。

辟谣:

通过前几期的科普文章,相信各位读者对食物血糖生成指数(GI)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。

如果您还没有看过前几期,或是已经有所遗忘了,营养君帮您快速回顾。

GI(Glycemic index)全称为食物血糖生成指数,反映了与葡萄糖相比,食物升高血糖的速度及能力。根据GI值的大小可将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分为低、中、高三个类别,其中低GI食物对需要控制血糖人群的膳食选择有着重要意义。

我们国家历经3年研究,终于在今年的6月19日正式发布了GI测定方法的卫生行业标准,标准的检测方法是对食品GI数值准确性的重要保障。

有了检测标准,下一步就该考虑怎么使用检测结果。今天就来介绍一下国内外在预包装食品上GI标识情况。

1、澳大利亚和新西兰

澳大利亚是应用GI标识最广泛的国家。该标识已经在澳大利亚、欧盟、日本和美国成为注册商标。并且,澳大利亚还有专门的网站(www.glycemicindex.com)帮助消费者全面理解食物的GI值。

低GI标示的三个条件

按澳大利亚检测标准4694-2007进行测试

符合澳新食品安全标准营养素度量的要求

GI值须标志在营养成分表中,以便验证声明

a9609d.

2、南非

南非GI基金会(GI Foundation)制定了4个标识,目的是引导消费者选择低GI、低脂和少盐的食品。这四个标识的食品分别是:

“频繁食用性食品”——低GI,最少量脂肪

“经常食用性食品”——低GI,低脂

“特别对待食品”——中GI,低脂

“运动后食用性食品”——高GI

a90657.

目前南非政府已通过上述相关GI标识的有关规定,规定中明确表示使用GI分类,不使用GI的具体数值,且只有那些40%能量是来源于碳水化合物的食品可以进行GI标识。

目前可以通过GI基金会的官方网站(www.gifoundation.com)查询到各类食物的GI值。

3、欧洲

欧洲食品局(EFSA)目前还没有在欧盟范围内制定统一的GI标识,但部分欧洲国家自行使用了类似“低GI”的GI标识。

例如,英国的一些大型连锁超市会在包装或店面上添加自己拟定的关于GI的标识

4、美国

目前美国有一个商业性的血糖研究所,专门用于审批“低血糖”、“糖尿病友好型”等标识。

这意味着,FDA对GI标识存在潜在支持的态度,将责任完全留给食品生产商,生产商需要确保产品信息的准确,同时必须符合现存法律法规。

美国的一些大型跨国食品企业都推出自己的低GI产品,并采用企业内部的测定方法进行检测。

5、日本

日本政府目前还未通过相关法规,但鼓励科研工作者加大对GI与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。

因此,一些食品企业通过国外认证机构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测定,并在产品上标注GI标识。

目前,在日本已存在很多标有GI标识的产品。

a96c55.

a961d0.

6、中国

我国目前还没有关于GI标识的相关指南或规定,但最新颁布的《WS/T 652-2019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测定方法》为我国预包装食品GI标识提供了依据和技术支持,也预示着GI标识在我国的推广施行是一种必然趋势。

此外,卫计委2015年发布的《GB 29922-2013 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》中明确提出,糖尿病病人用全营养配方食品应为低血糖生成指数(GI)配方,GI≤55。通则中还明确规定“标签中应对产品的配方特点或营养学特征进行描述”。

营养君认为,这意味着糖尿病病人用全营养配方食品应在标签上标注GI值,从而获得更理想的糖尿病患者膳食指导。

除上述国家外,还有一些国家不允许标有GI标签的产品销售,例如加拿大,理由是GI不是产品营养固有的特性。

综上所述,GI标识虽然在一些国家已经使用,但需要严格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,防止不法企业乱用、滥用GI标识,同时也要避免误导消费者。中国营养学会2019年的团标《预包装食品血糖生成指数标示规范》将针对上述内容进行深入研究。

营养君和大家一样,期待着我国能尽快出台GI标识的相关法律标准。

Reference:

[1] 范光森,许岱,富志磊,等.血糖生成指数研究进展[J].中国食品添加剂,2016(10):56-68.

辟谣专家:

马姗婕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

刘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

复核专家:向雪松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

(内容整理自“科普中国”、“科学辟谣平台”)

还有什么其他的流言困惑欢迎大家踊跃提问,小编会努力为大家寻找官方权威的说明来解答,希望大家能继续支持本栏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