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>热点 > 正文

极寒之冬当前 确有其事

2021-08-10 22:29:35热点

简介新冠病毒低温互联网时代,每个人都是信息传播者,但是我们必须清楚一点:在没有获得真正证实的消息之前,千万不能随意散播谣言,很容易造成以

新冠病毒低温

互联网时代,每个人都是信息传播者,但是我们必须清楚一点:在没有获得真正证实的消息之前,千万不能随意散播谣言,很容易造成以讹传讹的局面。

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和存活,有这么一种说法:新冠病毒生性喜寒,气温越低,存活时间就越长。今年冷冬已成定局,伴随低温而来的是我国北方多个城市先后爆发聚集性疫情,有人担心,寒冷的冬天会成为新冠病毒新的“温床”。

真相解读:

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和存活,有这么一种说法:新冠病毒生性喜寒,气温越低,存活时间就越长。今年冷冬已成定局,伴随低温而来的是我国北方多个城市先后爆发聚集性疫情,有人开始担心,寒冷的冬天会不会成为新冠病毒新的“温床”?

0efe14.

图虫创意

病毒确实喜凉但传染性也会受到影响

低温确实会延长新冠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时间,但不等同于就是“温床”。

新冠病毒的最外面有一层蛋白质的壳,蛋白质在高温、酒精、乙醚、强酸环境下会发生变性,从而阻止了病毒膜蛋白与细胞膜发生融合的可能性,使病毒很快就会处于完全失去生物活性的状态。反过来,低温并不能使病毒结构中的蛋白质变性,而只是根据温度降低的程度,起到一定抑制病毒活性的作用。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研究员表示,新冠病毒在环境温度在-1至-10℃可存活数周到数月不等。

但是,任何生命体都有自己的耐受温度,尽管病毒能够耐受低温,但复制和繁衍能力也会逐渐下降,只是能力不会消失而已,对于新冠病毒也是如此。

今年冬天的大范围、持续性低温,确有可能延长新冠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时间,其作用就如同天然的冷链一样,但随着环境温度降低其感染性也势必会有所降低。

“ 物传人”仍停留在可能阶段无端恐慌不如搞好检验和消杀

既然低温会延长病毒存活时间,那么这种情况下,疫情传播的风险是否有所加大?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?

一方面,低温环境下由物传人的风险加大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,北方城市出现的疫情主要还是由于人际传播导致。在这些疫情中确实存在病人污染环境和物品的情况,包括汽车配件、冷冻食品、水果等检出新冠病毒;但尚未有证据表明这些检测出新冠病毒的物体,会再导致人员感染发生,这很大程度上与咱们对相关物品的及时检验和彻底消毒有关,进口物品在完成检验后也会完成相关消杀工作。

0f0345.

图虫创意

另一方面,由于我国南北方普遍气温较低,我们还是要清晰地认识到发生新冠疫情的风险犹在。未来的重点不仅是防人,更要人物同防!防物的重点除了进口冷链以及包装之外,环境温度的降低让普通货物也产生了冷链效果,也应纳入盯防。相对于国内,国外疫情仍处于高位,很多产品仍依赖于进口,寄期望于海关把所有进口物品的污染都能查出来并不现实。从某种意义上来讲,报出某些商品核酸阳性不失为一种好的现象,意味着市场监管部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。

对于我们居民而言,与其过分担忧不如多学多做。只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商品,多关注疫情统报信息,加强自我健康状况监测,减少聚集,就不会出现问题。而对于服务业、运输业、进口冷链行业等从业者,除了要提升自我防护意识,更要做好日常二级防护,马虎大意要不得。

病毒“趁冷流窜”机会不大普及疫苗接种、提升免疫率是关键

冬季气流活跃,新冠病毒会不会随着冷空气南下威胁南方呢?

b54ddb.

图虫创意

在国外研究确有发现,地球大气层善于利用风把病毒推到高空,并在高空飞行成千上万公里,然后又会在任何地方重新落到地面上。但这是有前提的,那就是环境中存在大量病毒,而现实环境中新冠病毒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,真的飞到大气中稀释之后,想必也成不了什么气候。

寒冬终将过去,随着天气的转暖,病毒的活力会出现先增强而后被抑制的情况。因此,疫情防控丝毫不能放松,更不能寄托于气温回升。最有效的手段仍然是在落实好各项疫情防控的措施基础上,普及新冠疫苗接种,提升国民免疫率,最终战胜新冠病毒。

(内容整理自“科普中国”、“科学辟谣平台”)

看了这篇文章后大家心里的疑惑是不是迎刃而解了呢?希望对你们有帮助。